English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山东济阳县王圈乡四合小学师生帮助残疾少年肖宁宁上学的故事
1999-05-16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爱,是一个跳动不止的音符。正是用这个音符,山东省济阳县王圈乡四合小学师生奏响了一曲不息的生命之歌。用爱,为一位残疾少年的明天撑起了一片亮丽的晴空。

(一)

走进山东省济阳县王圈乡四合小学,那所不大的院落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整洁的校舍,使笔者联想到: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中,孩子们一定能健康成长。

在四合小学二年级教室里,笔者见到了残疾少年肖宁宁,他胸戴红领巾,端坐在教室最前排的专用课桌旁,正在认真地做作业。见到笔者和乡教委的同志,他明亮的眼睛中透露出一丝惊奇。

当笔者问他:和同学们一块上学读书快乐吗?他说:“非常快乐”。随即眼中便浸满了晶莹的泪花。

据肖宁宁的大爷介绍,肖宁宁4岁时,因腰部肿瘤做了一次手术,从此他就大小便失禁,并且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站立时,只能靠左右蹒跚掌握平衡,走不了几步,歪曲的双脚便钻心地疼痛。为了给孩子看病,家里人东奔西走,费尽心血。日子也因此越来越拮据。看到肖宁宁妈妈忧郁的眼神,笔者实在不忍心多提及在她看来那次可怕而又伤心的手术。

(二)

转眼,肖宁宁已经8岁,到了上学的年龄。让不让孩子上学,成了家里人头疼的事。让他上学,可他不能自理,不能行走。不让他上,看到同龄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肖宁宁便急得直哭,爸爸妈妈也只好陪着他掉眼泪。转眼又一年,越来越懂事的宁宁一刻也没有放弃要上学的念头。他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说服爸爸妈妈,却用喝农药这种同龄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上学的愿望和决心。悲剧没有发生,却深深地刺痛了爸爸妈妈的心,“孩子本身已经残疾,再也不能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他要上学,就让他上吧!走到哪儿,说哪儿”。爸爸妈妈互相安慰着最终下定了决心。

刚开始上学的几天,家里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肖宁宁送到了四合小学门前。五六米高的台子,倔强的肖宁宁竟一步一步爬到了门口。学校50多岁的老校长吴宝祯看到这种情景,当即向肖宁宁的家长表态:只要孩子愿意,有困难我们想办法,也一定要让孩子上学。

在肖宁宁的记忆中有两件事让他至今难忘。一是令爸爸妈妈伤心过多次的那场“恶梦”;另一件是9岁那年,老师背着他第一次走进了向往已久的课堂。

(三)

第一堂课,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课堂上,肖宁宁的眼睛湿润了一次又一次。可令他难为情的是自己大小便失禁。一会儿,凳子下面便湿了一大片。教室里的气味就更难闻了。看到有的同学捏着鼻子,肖宁宁难过得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班主任王翠花这位有着30年教龄、有一颗慈母心的老教师,没有过多地去要求尚未懂事的孩子们。她只是默默地一次次为肖宁宁撒土、清扫,一遍遍为肖宁宁换尿布,洗尿布。春夏秋冬,一年365天,王翠花已记不清她洗过多少次尿布。“看着孩子可怜,当老师的不管,谁管?”王翠花用这句朴实得再也不能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她的劳动和奉献。

老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语言。时间长了,同学们看到肖宁宁身有残疾还能刻苦学习,并且各门功课都能得优秀,便主动靠近他,帮助他。一到课间,同学们便争着为肖宁宁清扫污物,换洗尿布,再也不用老师操心了。夏天,同学们把换下来的尿布利用课间时间到学校外面的池溏洗净晒于。可冬天,遇到学校里热水不及时,同学们就要在冷水中洗尿布。同学肖慧有好几次在冷水中洗完尿布后,小手冻得红红的,写字时生疼。平时,肖宁宁缺了橡皮、铅笔,同学们会主动地偷偷地替他放到书包里。对此,肖宁宁说:“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我的知心朋友”。

一次,班主任王翠花要求4名同学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做出几道数学题。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早已胸有成竹的肖宁宁也举起了手,可他想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后又悄悄地把举起的手放下了。看到做对题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高兴的样子,天生好强的肖宁宁再也沉不住气了。他鼓足勇气,一步一步挪到王翠花老师的身旁,揪着她的衣角,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也想到黑板上去做题。”望着孩子渴求的目光,她微笑着对肖宁宁点了点头,然后重新在黑板上写好了题,搀扶着肖宁宁一步一步走到讲台前,让他靠在自己的身上,尽量使他站稳,能在黑板上写字。肖宁宁身上的污物滴到她的鞋上、身上,可她全然不顾。此时,课堂上鸦雀无声,只听到肖宁宁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地响动,下面好多同学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模糊了,有的竟泣不成声。

(四)

从四合小学到肖宁宁的家王圈乡孙家村只有3里多路,可对肖宁宁来说路是那样遥远。

现在的班主任赵福栋老师和肖宁宁是同村。从肖宁宁上学的第一天起,每天接送肖宁宁就成了他和另外几名同村的老师的“必修课”。时间长了,老师看到接送宁宁时,他坐在自行车上污物便滴到老师的鞋上和车上,而且肖宁宁在教室里上课时,坐在凳子上既不卫生,又不舒服。他们琢磨着给肖宁宁专门设计一辆专用车。主意一定,设计专用车的事就天天装在老校长吴宝祯的心里成了一件大事。1998年9月,学校在家长的配合下,终于使肖宁宁坐上了专用车。车上安装了4个小胶轮,坐椅上密封箱内放了一个便盆,并且车与课桌一体,这样既减轻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负担,又能使肖宁宁在车上舒服地听课、做作业。从此,每逢早晨或黄昏,那段3里长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上,伴着小车有节奏的“吱呀”声,时常传来孩子们小鸟般欢乐的歌声。

每逢下雨、下雪,肖宁宁不能回家,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孤独的一个人,而这时,老校长吴宝祯那慈善可亲的面容总会出现在他面前。肖宁宁已记不清他吃过多少次吴爷爷做的鸡蛋和可口饭菜。也许老校长真的把肖宁宁当做了自己的孩子,直到现在,每逢刮风下雨他做饭时,总忘不了多添些米和水,无论肖宁宁在不在学校。

去年秋天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天突然下起了雨。下午学校就要放假了,老师也要赶回家抢收坡里的庄稼,雨还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赵福栋、王翠花和另外两名老师只好用自己的雨布把肖宁宁连人带车裹起来后,冒着大雨上了路。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粘。起先4位老师你推我拉往前走,后来,胶轮上沾满了泥不能转动,他们干脆把车抬了起来。最后他们赤着脚一手抬着车子,一手提着鞋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到家后,望着雨中的老师们,肖宁宁家人的脸上顿时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

(五)

采访即将结束时,乡教委苗主任和四合小学郭主任一再向笔者表示:肖宁宁的病如果有希望治好,我们全乡师生要为他捐款治病,免除他小学到初中的全部学费,只要他有信心,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把他培养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肖华/文陈伟群配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